2016年1月17日 星期日

蛙!美骨後的美蛙-製作蛙骨骨骼標本與認識蛙骨


蛙標本製作: 初學者心路歷程及流程分享




大一期末最後一個普生實驗--脊椎動物觀察,原定並不是觀察蛙骨而是要觀察田鼠的骨頭,無奈嘉義鹿草太遠、咱們段考週遭到各科轟炸,只好作罷,不然以後就要變化學課和微積分學妹了~!廢話不多說,趕緊來分享一下我們這次操作的心路歷程。
在學校附近的廟口買得到蛙料理,和老闆娘確認過是整隻蛙後我們才買下。然而,如圖一所示,買到的(蒜湯)蛙是沒有頭的但是時間緊迫只好趕緊開始進行操作。

圖一  沒有頭的蛙

        之前有問過學姊他們關於拼蛙骨的經驗談,聽說把骨頭拆了以後要小心的一區一區分開放好,所以去買蛙的同時,也買了9*9格子(每格大概有5CM長度*2.5CM寬度*2.5CM深度)的置物盒,主要是不希望骨頭零零碎碎,一時做不完的時候,也能恰到好處的收納蛙骨。
         

1. 撥開蛙皮


組員表示蛙湯好香想吃,相約我這個沒吃過蛙(當然也不敢吃)的人一起大啖美食,然而看著那虎斑的蛙皮鮮明的印在眼前,我實在不想去碰牠,雖然只不過就是一些蛋白質和脂肪而已,被表象騙也其實是人之常情。所以我們開始用鑷子小心的剝去牠的外皮,看著牠豐腴的皮下脂肪沿著腿肉流往碗底,印象深刻的微微悸動是--濃稠的皮下脂肪如果吃下去是不是可以讓皮膚更顯Q彈阿 ? 



2. 挑去蛙肉


當我還在戰戰兢兢地慢慢用鑷子挑肉的時候,強者我室友已經使用萬能的雙手將骨肉分離,用手和平常不吃的動物屍體接觸對我來說壓力還是有點太大,只是要把肉挑乾淨是很花時間的,尖頭的鑷子依舊是好用具 ( 如圖二 ) ,約莫過了2-3HR(我們亦使用了牙刷,但是我們忘記了要先有去油的一道程序), 骨頭上看起來還是灰灰的看起來不乾淨,尚有些沒有清乾淨的碎肉 ( 如圖三 ) 。 


圖三、 髒髒灰灰的蛙骨,
還有一些肉沒清乾淨
圖二、青蛙說你好與鑷子好Partner



3. 35%雙氧水浸泡


考慮到之後組裝蛙骨會是個大工程,抓緊時間,我們直接將尚殘餘一點肉的蛙骨放在買來的9*9置物盒中(不得不說這小傢伙真的幫助我們很多),把骨頭分為左前腳 ( 含肱骨與橈尺骨 ) 、左後腳 ( 連帶距骨與坐骨 )、 右前腳 ( 連帶距骨與跟骨 ) 、左前腳  ( 含肱骨與橈尺骨 ) 、長長一段的脊椎含尾桿骨、肩胛骨與附近連著的骨頭、腸骨與跟骨一帶的V字連起來的骨頭,放妥後接著將35%雙氧水倒入各個隔層,淹滿骨頭後靜置,沒有估計過大概需要放多久時間,看著骨頭越來越白,與原本樣貌有明顯差距之後,就毅然決然地拿出來了(約莫泡了3-4小時),泡完之後用清水再浸泡、沖洗了一遍。


4.  再次清理骨頭上的殘肉


蛙骨漂白完 ( 另類泡泡浴喔 ) 後,組員們幹勁又來了,於是又用了牙刷再次將骨頭完整清理,刷出了不少細小的碎肉 ( 慚愧,好險我們有再清一次,如圖四 ) ,並再確認一次蛙骨有無在以上過程中亡失任何部分,目前為止沒有,一切操作到目前為止都還算是順利。

圖四 、蛙碎肉與乾淨很多、黑出去白回來的蛙骨們


5. 使用強力快乾膠拼接蛙骨


參考學姊的蛙骨作業以後,選定了自己想要的蛙骨的呈現姿態,就先從前腳與後腳部分開始囉 ! 
找來了厚瓦楞紙 ,先固定好它們各自的位置,拼接並黏合在上面,要注意的是,四肢距離不能太遠太近,不然脊椎會因為前後腳距離太遠而架不起來、太近而架起來比例錯誤,不過我還是沒有估算好他們之間的距離,黏完四個部分但是又得從這張瓦楞紙上將那個區塊剪下來,等待其他部分的骨頭拼接完成再行處理。接著將距骨和跟骨黏上左、右後腳,大約與紙面呈45度夾角,以便姿勢的呈現,再來將左、右前腳連接上腕骨與肱骨還有股骨,肱骨與地面夾角大約呈75度,方便要連接鎖骨的部分。接下來我將連著脊椎的尾桿骨、薦椎兩個部分作為黏著點,連接腸骨與坐骨這整塊V型的骨頭,我認為這是相當難的部分,因為這三個黏接點接觸面積都相當的小,所以在等黏著點的快乾膠固定的同時,要呈現一個相當難以固定的形狀,需要雙手拿穩對齊好他們,不然一旦滑開又得重新塗膠與花時間等待。這大概是全部的操作中過得最漫長的一段,心生乏味又焦慮著它到底黏妥沒,於是我找了夾子 ( 鐵製,專門夾很厚的文件的夾子 ) ,擋在其中一格的脊椎橫凸上,讓這整條脊椎骨與那塊V字骨加上左右兩塊已黏上去的脛排骨與快乾膠和地心引力配合黏妥,我可以著手先忙上肩胛骨與肩胛骨的接合與整個蛙骨架構的排列設想。 ( 以上步驟因為手指一直被快乾膠黏住再加上操作不間斷,故無法顯示照片,盡量寫成文字能夠讓大家腦內有畫面 ) 
等到各部分連結穩妥後,我先將整段脊椎加上尾桿骨、腸骨、坐骨、脛排骨這一大部分黏接上股骨連接跟骨、距骨、左右後腳的一部分 ( 如圖五、六 、七、八) 。


圖五、 左後側觀
圖七 、上方觀
圖六、背面觀


圖八 、後方觀


最後,等待以上步驟的黏著劑乾了以後,將圖八中的兩個部分黏起,並將四肢的腳底下的瓦楞紙以雙面膠固定於另一張瓦楞紙,即大功告成 ( 如圖九 ) 。


圖九、蛙骨標本完成圖

圖十、 蛙骨結構以及英文名稱



中英對照表


以上步驟,處理蛙骨的操作方法皆各方參考,歡迎賜予批評與指教,樂於聆聽各位的意見以及改善我們的不足,謝謝大家的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