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雌孔雀魚的擇偶機制



1.

       雌魚偏好顏色鮮豔,或是體型較大的雄魚。

2.

       當一名掠食者接近一群孔雀魚時,雄魚們會謹慎地靠近掠食者,並 " 觀察"牠,向雌魚展現他們的英勇;然而也會發生被捕食的狀況。但雌魚不在場時,即使有掠食者在附近,也沒有雄魚會主動接近牠。   

       此外,通常最接近掠食者的雄魚,尾鰭具有鮮豔的顏色。因此在雌魚的主觀認知,顏色鮮豔的雄魚也象徵著最英勇的性格,成為一個雌魚會選擇牠們的因素。

3.

       雌魚偏好某種尾鰭,如:劍尾。 Alexandra L. Basolo發現新月魚(the platyfish) 缺乏劍尾品種,當新月雌魚遇到人為創造的劍尾品種,即便帶有劍尾的雄魚並沒有展現他與雌魚配對的優勢條件,依然能吸引雌魚而勝於其他雄魚。

4.

             Lee Alan Dugatkin 進行一項行為實驗,實驗對象是來自千里達帕里亞河的孔雀魚。首先,在一隻雌魚面前放兩隻雄魚,兩者的體表鮮豔度有極大的差距,於是雌魚選擇了較鮮艷的雄魚。此時,又放入一隻幾乎一樣的雌魚,而那隻雌魚選擇顏色沒那麼鮮豔的魚當成伴侶。同時,第一隻雌魚看到了這個行為。

       於是他從實驗中歸納出一個結論,當兩隻雄魚鮮豔程度相差很少(12%)或適中(25%),雌魚會選擇鮮豔程度較低的雄魚(仿效行為);當兩隻雄魚鮮豔程度相差很多(40%),雌魚會選擇顏色較為鮮豔的雄魚(個體偏好),此現象稱為  Runaway Selection。



文獻參考: 

Dugatkin, L.A., Godin, J.J. (1998) How Females Choose Their Mates. Scientific American.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ow-females-choose-their-mates/ [accessed 24 November 2015]


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觀察非種子植物:鐵線蕨、輪藻、土馬騌



鐵線蕨 

學名 : 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俗稱Adiantum)

孢子囊堆
孢子囊(尚未打開)
外圍咖啡色的一帶狀橫紋為環帶(annulus)




孢子囊打開
乾燥環境下,環帶細胞的膨壓會下降,
動唇細胞(Lip cells)往上方及下方打開,
而使孢子噴出
已打開的孢子囊

                                         

孢子



輪藻

學名 : Charophyceae



一株輪藻上會有很多對精囊球和卵囊球
通常靠近輪藻的節



土馬騌
學名:Polytrichum commune
(大家在觀察土馬騌的當下,我們這組正在詢問顏老關於孔雀魚的實驗問題,因此圖片借用洪藍擬那組的照片,並另外再搜尋更多資訊)




蒴帽脫離後,內還有蒴蓋(operculum),
待蒴蓋脫落,孢子囊內之孢子便放出

小驚喜
蕨螟蛾(幼蟲)
學名Musotima sp.


在觀察鐵線蕨的同時,我們發現了兩隻毛毛蟲正大啖
著蕨葉,詢問顏老之後才明瞭他是蕨螟蛾的幼蟲


我們目前以鐵線蕨飼養著共兩隻蕨螟蛾幼蟲,以玻
璃瓶飼養,頂部以保鮮膜覆蓋,戳了一些通氣
用的小洞,之後會再補進新鮮的鐵線蕨供他們食用


望他們可以健康長大成蕨螟蛾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