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普生實驗第一次報告修改篇 組員:陳宣羽、邱子庭、閔涵、鄭博閎、李家儀

生命起源的另類說法
評論:

  台灣新聞媒體的科學資訊大多列屬於二手資料,有從其他國家媒體翻譯而來的頭條,也有經由各領域專家閱讀論文後出言發表的。然而,在訊息傳遞的過程中,終究有多少信息被完整地保留,或者又有多少加入了撰寫媒體報導的人們自己的見解?我們的五人小組在經過篩選後,決定以一篇名為『我們也是外星人!胚種論:地球生命可能來自於火星』作為議論中心。
   
  這篇報導主要是在述說胚種論——一個設想地球生命起源可能是源於由外太空中傳播到地球的物質、在地球以外形成的微生物登陸於地球、或者更高等的外在生命體刻意釋放等一類假說——所描述的外來生命物質其實可能來自於火星的推測,而報導則多數是引用各個不同天文專家在原文裡所說過的話而組成的。在對比過報導與原文報導和原始文獻後,我們小組發現報導中內容雖然的確是有憑有據,但整篇報導所表達給讀者的意思卻與原文有部分出入。
   
  首先,報導的標題本身就不符原文的大意。原文裡,標題為Are we all ALIENS? Support grows for Panspermia theory that claims life on Earth may have arrived from outer space第一句的Are we all ALIENS? 如果將反問語氣解讀為『我們也是外星人』其實也不能說不對,只是含義不是那麼的精確,畢竟這樣一來就有一點過於肯定我們是外星人這個假說,卻也沒有構成太大的問題。然而,後一句的意思差距就過於龐大了。的確在原文報導裡有副標題提到生命的起源在某些人眼裡是有一定的機會是在火星誕生的,但是主要內容仍是關於支持胚種論這一假說的各面證據的陳述,然而報導標題將火星與胚種論兩者一合併,語意瞬間就變成在探討火星與生命起源並重的議題,不同於原文裡專注於胚種論的著墨。還有一點就是,標題這樣定,胚種論的定義似乎乍看一下就與火星畫上了等號,有誤導民眾的嫌疑。
   
  再來,在報導第一段中,報導述說了『科學家表示,地球生命可能是從外星「遷徙」過來的』與第三段中『他們會來到地球,是因為發現這裡是一處更完美的演化樂園。』的兩個描述手法皆好像將外來生命來到地球的這個假設歸為生命本身意願所造成,而實際上,應該如原文報導裡用的carried by comets or meteors即被彗星或隕石「帶到」地球。還有關於報導中「外星人」這一措詞也有可能引發不符報導內容的聯想。英文中alien原本是指外來物、異種等,並沒有意味特定高科技或型態的外來生物,但經過大眾媒體的薰陶與傳播,還有中文詞語翻譯的表面意思,「外星人」其實給大眾讀者帶來的映像會比較屬於ET裡的小綠人,而非這裡所指的基礎生命體或有機分子。也許報導裡所用的詞彙是為了增加趣味性,但這並非一個客觀報導該有的旁述技巧。
   
  還有,後半部的報導雖然幾乎都是中規中矩地引用某些專家在原文文獻中學者所發表過的言論,但是字中的「證據」與「研究」之類的相關資訊都沒有一併從原文裡摘取,比如說原文中關於幽靈粒子 (GHOST PARTICLE) 、羅塞塔使命彗星67P (Churyumov-Gerasimenko)表面的有機分子可能是微生物的生命起源等證據之類的,則完全沒有提出。這樣就算那些言論都屬史實,讀者要依據什麼來判別、理解科學家們是如何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涵蓋了結果與些微資訊,但漏掉了其中的前因與過程,這篇報導的可信度就大幅降低了。

  再深入調查,並且追溯原始文獻,我們找到了第一位被引述的人,生物學家沃德(Peter Ward),在New Scientist這本雜誌的訪問裡所說的 “I think the case for Mars as the origin of Earth life is pretty good.”這一句。但就如前一段所提到的,任何可以佐證這段言論的「證據」與「研究」都音訊全無,難以考證虛實。
       
  第二位被引述的是一位天體生物學家,維克勒馬辛格Chandra Wickramasinghe),最先提到的是他所“認為”的一個論點——地球持續跟鄰近星系中的星球相互交換有機物質、甚至生命體。對此,我們有找到他在一本出版的書籍裡,Astronomical Origins of Life: Steps Towards Panspermia中的第八頁有寫到彗星攜帶著菌類(bacteria)並且將其擴散於各個星系,然後在適合的條件下繁衍後,再蒸散至外太空,重新加入這個星際循環。在意思上,貌似很相像,但前因後果如交換物是透過什麼管道傳送的我們的報導卻也沒點出。
        
  後來報也引用了維克勒馬辛格在New Scientist雜誌訪問中的一段語錄,但很不幸的是,第一句被引述的話其實並非這學者所說的,是原文報導裡的編輯介紹胚種論時所寫。而後幾行,純屬陳述句,又缺乏言詞裡的「證據」。
        
  而最後一段引述,雖然看似有憑有據,但在說到「距離地球最近的適居星球可能只有幾光年。因此之故,彗星、星塵彗星等天體就有有可能攜帶著「生命物質」(living material)`進入地球。」這句時,前後文是無法形成因果關係的。在原始文獻裡,適居星體與地球的距離並非生命物質可以傳到地球的依據,反之,因為恆星對於質量的引力,彗星等小星體在進入引力範圍時會與行星呈現類似於雙曲線的軌跡(如圖2),所以要在行星上捕捉到散發的微小有機物質其實很困難。可是因為基於大氣層的摩擦力作用,軌跡就算只是相擦,物質被散播至其他星球的可能性還是大幅上升了,到這裡原始文獻才下了生命物質有可能在宇宙中散播的假說。

  在進一步比對過後原始文獻與報導的差異後,我們發現報導裡支持胚種論的說法其實有需要澄清的地方,因為現有對於外來生命物質的證據其實只是證明這個理論的可行性,而不能直接證實胚種論的實際發生機率,所以胚種論就算有了多樣的證據仍然是假說。再加上撰寫這篇報導的人,在引用言論上,有刻意篩選過以便符合最開始不實的標題,沒有客觀的報導出原文裡的含義。

  以上所述的是幾個這篇報導比較嚴重的盲點,而結合病症後,我們總結出這篇報導有在用詞與結構尚不夠嚴謹、利用片面之詞引導大眾進入誤區、斷章取義、與資訊不完整等問題。對此,我們希望自己的報告有杜絕諸如此類的痛症。


        圖1                                                                                        


                                                                                          圖2


原文文獻:
peter ward (no accesss
http://www.astrobio.net/topic/origins/extreme-life/life-above-and-below/

chandra:

third paragraph: (no access)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mg22730330-800-what-if-we-came-from-space/

fourth:
http://www.esciencecentral.org/journals/the-transition-from-earthcentred-biology-to-cosmic-life-2332-2519-1000122.php?aid=33310

其它參考資料:
http://profchandra.org/category/panspermia/evidence/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IyP-CAAAQBAJ&pg=PA8&dq=Wickramasinghe+star+system&hl=zh-TW&sa=X&ved=0CBwQ6AEwAGoVChMIkf6Vz-miyAIVxx6UCh3r_guP#v=onepage&q=Wickramasinghe%20star%20system&f=false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3qHqCAAAQBAJ&pg=PA152&lpg=PA152&dq=Wickramasinghe+hoyle+exchange+organic&source=bl&ots=SoA_TY9WsO&sig=FNIybSHQqQclgU1hFbmqwcSinUo&hl=zh-TW&sa=X&ved=0CFIQ6AEwBmoVChMIse6n8-eiyAIVh4-UCh0k7gsG#v=onepage&q=Wickramasinghe%20hoyle%20exchange%20organic&f=false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JUXy6uHoJ70C&pg=PA594&lpg=PA594&dq=Wickramasinghe+hoyle+exchange+organic&source=bl&ots=QKuNUySFmc&sig=BSUOJTSAvOxjfoZY9rIexfghFsg&hl=zh-TW&sa=X&ved=0CFgQ6AEwB2oVChMIse6n8-eiyAIVh4-UCh0k7gsG#v=onepage&q=Wickramasinghe%20hoyle%20exchange%20organic&f=false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jhSNNBwRoAQC&pg=PA536&lpg=PA536&dq=Wickramasinghe+hoyle+exchange+organic&source=bl&ots=hXfk1Zn1Tv&sig=tJ0qmi4BMd8zEzLfJ5qwC-q54hI&hl=zh-TW&sa=X&ved=0CGcQ6AEwCWoVChMIse6n8-eiyAIVh4-UCh0k7gsG#v=snippet&q=exchange%20organic&f=false

http://earth4all.net/panspermia-evidence-suggests-life-travels-among-the-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