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孔雀魚演化史

孔雀魚種演化[1]
孔雀魚種類眾多,而本次生殖隔離實驗所使用到的三種魚 :  Poecilia wingei、Poecilia reticulata、Micropoecilia picta ( 亦稱Poecilia picta ),Micropoecilia picta在分類學上有時被分類在前面兩者同屬,有時被分類在與前兩者不同的屬中。

 Poecilia wingei與Poecilia reticulata的分類淵源


Robert John Lechmere Guppy 西元1866在南美洲的Trinidad 發現孔雀魚, 取名為 Girardinus guppii ,即現在的 Poecilia reticulata。起初, Poecilia wingeiPoecilia reticulata 被視為同一物種。而在Poecilia reticulata 的等位酶和 DNA 序列為基礎的研究中發現有明顯的遺傳分化,也可以通過外表形態測量或交接器型態與特性的不同來區分這兩個物種。[2]

而三種魚的交接器詳細的比較詳見本部落格2015.12.12星期六的貼文。



[1]BJA Pollux et al.  (2014The evolution of the placenta drives a shift in sexual selection in livebearing fish    Nature 000, 1-4 (2014) doi:10.1038/nature13451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  [Accessed December 2015]

[2]Alexander et. al., (2004) ; Carvalho et al., (1991) ; Russell et.al.,  (2006) ; Shaw etal., (1991) ; Eigenmann (1907) ; Parenti (1981) Evolutionary conservation biology   https://www.ndsu.edu/fileadmin/stockwelllab/  [Accessed December 2015]







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孔雀魚的分類與鑑定

        本專題的研究方向為孔雀魚的生殖隔離,實驗用魚種為胎鱂科魚類。        

        孔雀魚是一個分布極為廣泛的族群,為探討孔雀魚屬內與屬間花鱂之生殖隔離,我們使用了三個不同魚種,以下為本次實驗用魚的分類與鑑定。


一、斑尾小花鱂 (Micropoecilia picta)

  • 分類: 屬 (Genus): Micropoecilia/ (Species): Micropoecilia picta [1]
  • 體色: 灰/ 橙黃/ 紅色皆有
  • 花紋: 無特定花紋
  • 側線鱗列數 (lateral-line scale): 25-32 [2]
  • 交接器結構: 斑尾小花鱂的交接器並沒有爪 (claw) 的構造,下方的膨大 (palp較明顯,刺 (spines) 的數目大約為 8



二、委內瑞拉野生型孔雀魚 (Venezeula wild)

  • 分類: 屬 (Genus): Poecilia/ (Species): Poecilia reticulata [3]
  • 體色: 透明/ 橙黃色
  • 花紋: 黑色圓斑 (black spot) 
  • 側線鱗列數 (lateral-line scale): 12-14  [4]
  • 交接器結構: 孔雀魚種的交接器有爪 (claw) 的構造,下方無膨大 (palp),整體形狀也較寬,交接器中央有一小刺 [5]

                                    http://www.viviparos.com/Galeria/Gonopodium%201.htm

三、安德拉斯 (Poecilia wingei)

  • 分類: 屬 (Genus): Poecilia/ (Species): Poecilia wingei [6]
  • 體色: 綠色/ 橙黃色
  • 花紋: 黑色帶狀 (black bar) 
  • 側線鱗列數 (lateral-line scale): 25-27 [4]
  • 交接器結構: 安德拉斯孔雀魚的交接器有爪 (claw) 的構造,下方也有膨大 (palp),整體形狀也較細,刺 (Spines) 的數目大約為14。






參考資料:
[1] British Database of World Flora and Fauna. (2015) Micropoecilia picta. http://nature.british-towns.net/. [Accessed December 2015]
[2] Sigler, W.F., Sigler, J.W. (1987) Fishes of the Great Basin: A Natural History.  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 90 pp.
[3] CABI invasive species compendium online data sheet. (2013) Poecilia reticulata (guppy). CABI. www.cabi.org/ISC. [Accessed December 2015]
[4] Poeser, F.N., Kempkes, M., Isbrücker, I.J.H. CTOZ. (2005) Description of Poecilia (Acanthophacelus) wingein. sp. from the Paría Peninsula, Venezuela, including notes on AcanthophacelusEigenmann, 1907 and other subgenera of Poecilia Bloch and Schneider, 1801 (Teleostei, Cyprinodontiformes, Poeciliidae). http://www.contributionstozoology.nl/. [Accessed December 2015]
[5] Cyprinodontiformes vivíparos e ovovivíparos Livebearer Cyprinodontiformes. (2006) http://www.viviparos.com/. [Accessed December 2015]
[6] Fish, Tanks and Ponds. (2012) Poecilia wingei Endlers livebearer. http://www.fishtanksandponds.co.uk/. [Accessed Decemer 2015]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孔雀魚的視覺傾向


研究人員對孔雀魚(Poecilia reticulata)進行了測試,在水箱中置入一雌孔雀魚,接著又放入另一隻雌孔雀魚,此時原本的雌孔雀魚會有較高的頻率使用左眼來看那隻陌生的雌孔雀魚。這種視覺傾向的模式,推測是跟魚的左眼視覺系統(left eye system)有關。

 

另一個實驗,在已知雌孔雀魚有偏好靠近體色較偏橘色的雄孔雀魚的情況下,若同時放一隻體色偏橘、一隻體色偏淡的雄孔雀魚在雌魚旁邊,牠會有明顯的傾向去用身體左側來面對體色偏橘的公魚。

 

參考了這篇文獻,我們得知孔雀魚擁有視覺傾向,在進行實驗時會注意牠們此行為上的細節。

 

 

文獻引用: 

傅雯君 (2008) 看!看什麼看!? PanSci http://pansci.asia/archives/19060 引用於2015.12.09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雌孔雀魚的擇偶機制



1.

       雌魚偏好顏色鮮豔,或是體型較大的雄魚。

2.

       當一名掠食者接近一群孔雀魚時,雄魚們會謹慎地靠近掠食者,並 " 觀察"牠,向雌魚展現他們的英勇;然而也會發生被捕食的狀況。但雌魚不在場時,即使有掠食者在附近,也沒有雄魚會主動接近牠。   

       此外,通常最接近掠食者的雄魚,尾鰭具有鮮豔的顏色。因此在雌魚的主觀認知,顏色鮮豔的雄魚也象徵著最英勇的性格,成為一個雌魚會選擇牠們的因素。

3.

       雌魚偏好某種尾鰭,如:劍尾。 Alexandra L. Basolo發現新月魚(the platyfish) 缺乏劍尾品種,當新月雌魚遇到人為創造的劍尾品種,即便帶有劍尾的雄魚並沒有展現他與雌魚配對的優勢條件,依然能吸引雌魚而勝於其他雄魚。

4.

             Lee Alan Dugatkin 進行一項行為實驗,實驗對象是來自千里達帕里亞河的孔雀魚。首先,在一隻雌魚面前放兩隻雄魚,兩者的體表鮮豔度有極大的差距,於是雌魚選擇了較鮮艷的雄魚。此時,又放入一隻幾乎一樣的雌魚,而那隻雌魚選擇顏色沒那麼鮮豔的魚當成伴侶。同時,第一隻雌魚看到了這個行為。

       於是他從實驗中歸納出一個結論,當兩隻雄魚鮮豔程度相差很少(12%)或適中(25%),雌魚會選擇鮮豔程度較低的雄魚(仿效行為);當兩隻雄魚鮮豔程度相差很多(40%),雌魚會選擇顏色較為鮮豔的雄魚(個體偏好),此現象稱為  Runaway Selection。



文獻參考: 

Dugatkin, L.A., Godin, J.J. (1998) How Females Choose Their Mates. Scientific American.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ow-females-choose-their-mates/ [accessed 24 November 2015]


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觀察非種子植物:鐵線蕨、輪藻、土馬騌



鐵線蕨 

學名 : 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俗稱Adiantum)

孢子囊堆
孢子囊(尚未打開)
外圍咖啡色的一帶狀橫紋為環帶(annulus)




孢子囊打開
乾燥環境下,環帶細胞的膨壓會下降,
動唇細胞(Lip cells)往上方及下方打開,
而使孢子噴出
已打開的孢子囊

                                         

孢子



輪藻

學名 : Charophyceae



一株輪藻上會有很多對精囊球和卵囊球
通常靠近輪藻的節



土馬騌
學名:Polytrichum commune
(大家在觀察土馬騌的當下,我們這組正在詢問顏老關於孔雀魚的實驗問題,因此圖片借用洪藍擬那組的照片,並另外再搜尋更多資訊)




蒴帽脫離後,內還有蒴蓋(operculum),
待蒴蓋脫落,孢子囊內之孢子便放出

小驚喜
蕨螟蛾(幼蟲)
學名Musotima sp.


在觀察鐵線蕨的同時,我們發現了兩隻毛毛蟲正大啖
著蕨葉,詢問顏老之後才明瞭他是蕨螟蛾的幼蟲


我們目前以鐵線蕨飼養著共兩隻蕨螟蛾幼蟲,以玻
璃瓶飼養,頂部以保鮮膜覆蓋,戳了一些通氣
用的小洞,之後會再補進新鮮的鐵線蕨供他們食用


望他們可以健康長大成蕨螟蛾成蟲